• 首页
    • 单位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科室介绍
        • 综合部
        • 网络服务部
        • 应用服务部
        • 项目管理与规划科
      • 校园网发展史
    • 服务介绍
      • 常见问题
      • 下载专区
    • 信息安全
      • 安全通告
      • 等级保护
      • 病毒防护
      • 安全建议
    • 规章制度
      • 国家法规
      • 行业规范
      • 学校制度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服务介绍
  • 信息安全
  • 规章制度
  • 新闻公告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南昌大学:探索数据治理建设新路径

      作者:转载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24-07-01    点击量:


      编者按:6月2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南昌大学:探索数据治理建设新路径》为题,报道南昌大学探索数据治理建设新路径的举措和成效。详情如下: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开展,教育部围绕平台、数据、资源、素养等方面提出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要求,指导各教育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在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中,高质量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精细化及服务的个性化。

      如何厘清校园各方面数据资产、提升数据的质量,成为高校数字化管理的首要挑战,也是摆在南昌大学“数字南大”项目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广泛调研,项目组了解到目前高校数据治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应用需求角度出发,对应用所需数据进行治理,解决主要问题,但这种方式延续性较差,无法满足数字化支撑的长远需求;另一种是全面开展学校各系统数据治理,快速形成数据资产,但由于数据耦合性强,这种方式周期长且容易反复治理。在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及了解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后,项目组采用自上而下规划与自下而上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数字南大一期数据治理工作,破解数据治理难题。

      自上而下:如何破解“我是谁”

      在数据治理工作伊始,如何在纷繁复杂且庞大的校园数据中厘清整体治理思路是项目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历经多月的调研后,项目组从业务使用角度出发,将数据整体分为“人”、“事”、“物”三类,自上而下地规划整个校园的数据治理方向,并计划首先从最贴近业务及事务本身的人员数据着手,开展一期数据治理工作。

      “经过多年积累,南昌大学在单点的数据应用及数据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缺少串联各业务应用及数据的关键要素。比如从整体看,各部门之间对人员数据的管理存在差异性,人员数据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打通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南昌大学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周辉林教授指出。尽管现在国内众多高校已启动数据治理工作,但在串联业务的核心数据问题上并未深入的考量,导致师生对数据治理的体验不佳,而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与人相关的数据联通。

      项目团队经过深入思考与调研,识别出目前学校五大类人员建设难题:人员身份识别困难、身份可信度低、数据更新滞后、业务权限管理复杂以及数据统计不准确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项目组设计了整体建设框架,通过梳理确认了4类人员类型、11种身份类型、27种学生状态、6种教师状态等,厘清南昌大学人员的身份状态信息,从人员身份入手开展了一场高校数据治理的实践。

      自下而上:精准识别“我”是谁

      在完成科学的规划与分类后,项目组以人员为核心,采用“自下而上”的原则,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形成了独具南昌大学特色的数据治理模式。

      为全面解决校园内各类人员管理和使用难等问题,项目组定制开发了一套人员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丰富,涵盖人员添加、可信认证、人员注销、部门添加和注销等基础管理操作,确保人员管理与所属部门动态调整保持一致,解决人员流动及管理难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还发现高校师生还存在多个阶段多重身份等情况,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师生在多个学习阶段产生的不同“学号”和“工号”,从“人”本身的角度去串联业务成为新的挑战,为此,团队设计及开发了新型个人数据中心。该系统基于人员UID编码,用于在系统间标识人且不受业务影响的唯一码,该码与业务系统身份码组成人员“双码制”,能够无感知地全面汇聚及展示师生在南昌大学各学习阶段的详细数据,包括本科、研究生及教职工等各个阶段的信息。这一创新举措为每位师生绘制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与发展足迹,使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校园每个阶段的发展印迹,提升师生体验。

      在数据治理与建设方面,项目组还高度重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实际业务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数据的治理与整合,同时,引入严格的核验机制,对关键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提升数据质量,支撑各部门的数字应用及业务开展。

      构建南昌大学数据中台,智慧的背后是“标准”

      随着校园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高校数据治理实现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有机融合,使得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从而提升校园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南昌大学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标准、集中存储和高效利用,为数字南大的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但数字化也并不是简单地把现有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工作模式搬到网络上来,而是利用数字平台等工具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优化资产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提升。在“数字南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南昌大学与新华三集团携手,通过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标准,打破人员数据孤岛,集成了28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依标建表,搭建人员数据相关的标准层、专题层和应用层数据,构建南昌大学数据资产市场。同时,制定了《南昌大学数据标准》《南昌大学数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重塑数字流转流程,采用4级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机制,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开放的线上申请审批,提高数据流动的效能。

      经过一期数据治理,南昌大学沉淀了1.6亿+条数据,开放接口370余个,并通过资产目录为校内30多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赋能校内迎新、校园开放等工作,不仅提升了数据的价值,还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数据治理和标准化建设,学校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为后续个性化的服务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支撑能力。

      目前,南昌大学携手新华三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项目组秉持“绵绵之力,久久为功”的精神,将持续深化数据治理工作。面向未来,学校也将紧跟科技前沿,通过引入AI大模型的技术及应用,深化数据治理,从人员数据延申到学校事务流程及事物管理数据,从而不断优化和提升数字南大的管理及服务水平,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校园生态,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校园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原文链接:

      https://business.cctv.com/2024/06/28/ARTIbctXZXq4UjXJe8pPapVd240628.shtm




    • 服务热线

      83969312

    • 用户接待

      图文楼A103

    • 投诉电话

      83969304

    • 邮件反馈

      xxhbgs@ncu.edu.cn


    • 版权所有  南昌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邮编:3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