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安装必备工具:使用正规杀毒软件(如360杀毒、火绒安全),开启实时防护和自动更新功能。
防火墙设置:
[1] Windows:设置→隐私和安全性→Windows安全中心→防火墙→启用所有网络类型的防火墙。
[2] macOS:安全性与隐私→安全和隐私→防火墙→开启防火墙。
定期扫描:建议每周快速扫描一次,每月全盘扫描一次(可在夜间自动执行)。
2、系统更新与补丁
自动更新:确保操作系统(Windows/macOS)和常用软件(Office、浏览器)开启自动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强密码设置:开机密码需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例如Xx_7545@DFew3lc),避免使用生日、学号等简单信息。
3、数据备份
本地备份:每月将重要文件(论文、实验数据)备份到加密U盘或移动硬盘。
云端备份:使用云端的网盘空间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开启自动同步功能(设置→备份与同步)。
1、外设使用安全
U盘/移动硬盘:
[1] 插入后先右键选择“使用杀毒软件扫描”,待查杀完成之后再使用,禁止直接双击打开文件。
手机连接:
[1] 关闭“自动传输照片/文件”功能(手机设置→连接与共享→关闭自动传输)。
[2] 仅通过信任的软件传输文件。
2、网络行为规范
网站访问:
[1] 不访问赌博、色情、盗版下载网站,警惕“免费加速器”“破解软件”弹窗广告。
[2] 访问敏感网站(如银行、政务、支付平台)时,务必手动输入官方网址或通过可信书签进入,避免点击邮件、社交媒体中的不明链接;确认网站域名准确且地址栏带有HTTPS加密标识(如锁形图标),警惕仿冒页面。
[3] 浏览器扩展程序(如Adblocks)拦截恶意广告弹窗,以及安装隐私保护工具。
文件下载和软件安装:
[1] 从学校正版化软件平台(http://ms.ncu.edu.cn)下载操作系统、Office、WPS等软件,提供免费激活服务,禁止安装来路不明的“绿色版”“激活工具”。
[2] 仅从软件官网或可信的软件下载平台下载软件,在手机端仅允许通过可信的应用商店下载APP。
[3] 卸载高风险软件:如种子下载工具、**下载器、**破解软件。
3、邮件与通信安全
钓鱼邮件识别:
[1] 检查发件人邮箱是否伪造(如“学校通知”实际发件人为xxx@mcu.edu.cn)。
[2] 警惕“紧急通知”“账户异常”等诱导性标题,不点击链接或附件。
即时通信:
[1] 微信/QQ收到文件后,需用杀毒软件扫描再打开。
[2] 谨防深度伪造诈骗,不要轻易添加未核实用户,重要操作要再三核实。
[3] 禁用“远程协助”功能(例如QQ设置→权限设置→关闭远程控制)。
4、密码与隐私保护
密码强度:
[1] 所有密码均需使用强密码,例如网银、学校系统密码(需唯一且复杂,如Xx#S24fzl135)。
[2] 不同安全级别的系统使用不同的密码,例如普通网站密码必须和银行密码不一样。
隐私设置:
[1] 关闭浏览器“保存密码”功能(Chrome:设置→自动填充→密码→关闭自动保存)。
[2] 社交平台(微信/微博)不公开手机号、学号、宿舍地址等敏感信息。
1、浏览器安全
访问网银或学校系统时,检查网址是否为https://开头且有锁型图标。
使用无痕模式(例如Chrome:Ctrl+Shift+N)登录临时账号,避免Cookie泄露。
2、公共Wi-Fi使用
连接校园Wi-Fi需通过VPN,禁用咖啡馆/机场等公共Wi-Fi登录敏感账号。
在公共场合优先使用个人热点传输敏感数据。
3、可疑文件处理
若收到陌生.exe.js.bat文件,直接删除。
压缩包文件需先杀毒再解压,警惕“双重扩展名”陷阱(如论文.pdf.exe)。
4、社交媒体防护
朋友圈/微博不晒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如学生证、机票、快递单)。
关闭“附近的人”“允许陌生人查看10条动态”等高风险功能。
5、多设备同步安全
手机、平板、电脑登录同一账号时,开启“设备管理”功能,定期清理闲置设备。
丢失设备后立即远程锁定或擦除数据(iPhone:查找我的iPhone;华为:查找设备)。
6、旧设备处理
淘汰旧电脑/手机前,彻底格式化硬盘或恢复出厂设置。
不随意转卖或丢弃旧设备,优先进行数据销毁。
7、警惕社交工程攻击
接到“老师要求转账”“同学借钱”等电话/消息时,务必通过当面或电话核实。
不随意扫码(如“投票链接”“领红包”),扫码前确认来源可信。
-【 】杀毒软件是否已开启实时防护?
-【 】操作系统是否已经启用防火墙
-【 】操作系统是否已经启用自动更新?
-【 】重要文件是否完成备份?
-【 】浏览器是否禁用危险插件?
-【 】所有密码是否无重复且强度足够?
-【 】社交媒体隐私设置是否已优化?